蓋大樓不再是靠人工“搬磚頭、軋鋼筋、澆水泥”,而是技術人員按按鍵盤,“智慧大腦”數字化調配,各種機器人精準化施工。這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描繪,而是我們建筑行業正在發生的變化。一向被認為是勞動密集型、技術水平偏低的建筑業,正在告別傳統的工作方式,“中國建造”開始加速“智慧升級”。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位于天府新區的成都科創生態島正在熱火朝天的施工當中。從高空俯瞰全島,數個高低不一、大小不同的圓弧形建筑錯落有致地“散落”在成都梓州大道兩側,鹿溪河、興隆湖環抱四周。走進項目指揮中心,數字沙盤、多個監測大屏、BIM(建筑信息模型)體驗、VR防火體驗等數字化應用成果讓人目不暇接。
“智慧大腦”讓設計藍圖變為現實。據成都科創生態島六批次項目負責人崔剛介紹,根據企業數字化大腦建設要求,項目以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為契機,從BIM深度應用、智能建造、智慧工地平臺建設三個維度實施項目數字化建設。智慧指揮中心主要集成了數字沙盤、智慧監管、數字化應用等28個模塊,建立了項目管理數字化“智慧大腦”,能高效地指導項目全過程履約管理。例如,超高層建筑中較為危險的塔機作業,項目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塔機監測模塊,實時監測塔機的運行狀態,包括吊重、高度、角度、風速等參數,實現多機防碰撞預警,以確保塔機的安全運行。
“項目最高樓N1單元核心筒4層以上墻體采用ZPM100智能控制全鋼液壓爬模施工。爬模是墻體施工的關鍵設備,相比傳統模式下需要人工爬上去‘手動’操作爬升的方式,智能液壓爬??梢砸幈苋斯じ呖兆鳂I風險,能通過手機APP、PC端及控制中心進行遠程查看和控制,施工效率可以提高一倍?!敝袊逡奔瘓F有關負責人表示。
如果把智能控制全鋼液壓爬模視為主體結構建設的機器人,那么在成都白鷺灣數字新經濟科創園項目的建設工地上還出現了一批室內智能建造機器人。
在混凝土澆筑后,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器人會通過智能激光找平算法以及線控底盤技術,實現無人自主運動及高精平整施工;在混凝土初凝后,履帶抹平機器人通過巡航技術以及智能擺臂算法,對地面進行提漿收面施工;四盤地面抹光機器人則是在混凝土終凝前,對地面進行抹光……越來越多這樣的機器人正出現在各個工地。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發布多個支持政策,推動智能建造發展提速。2020年7月住建部下發的《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推動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并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到2035年,“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隨后,2022年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相關文件提出,到2030年培育100個智能建造產業基地,打造一批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一系列建筑機器人標志性產品。相關研究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在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支出預計達607.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1.3%。
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武漢等多地相繼發布實施意見,并細化了相關規定。例如,深圳市政府印發的《深圳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指出,到2023年末全市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體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末全市納入智能建造試點項目累計不少于100個。再如,《蘇州市2023年度智能建造推進工作要點》提出,至2023年底,全市單項5萬平方米以上房建工程項目全面使用建筑機器人輔助施工。
“我國是建造大國,我國的建筑業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但也面臨著安全生產、環境污染、人才匱乏、生產效益低等問題。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在工程建造領域的深度融合,實現智能建造,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币晃粯I內人士表示。
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吳慧娟表示,應大力推動建筑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業態創新,加快傳統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節能技術等融合,以創新帶動產業轉型,推進產業現代化。
“中國建筑業有著龐大、豐富的數字化應用前景,數字化轉型大有可為。下一步,要不斷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著力打造數字化轉型生態圈,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的全產業運營鏈,同時加快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眳腔劬暾f。(記者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