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增長超80% 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9%,全國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于城鎮居民。
求職者在“職引未來”2023年全國大中城市巡回招聘(銀川站)活動現場查看崗位信息(2023年4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的民生建設,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群眾獲得感顯著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扣除價格因素,2022年比2012年增長83%,增速快于經濟增長。
10年間,中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了超4億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按聯合國的標準,我國人民生活已經進入相對殷實富足階段。
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聚焦民生關切,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在廣西南寧市一家農貿市場,消費者選購蔬菜(2023年4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前三季度,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增長較快,為居民增收提供主要支撐。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6747元,快于全國居民收入增速0.5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4643元,快于全國居民收入增速0.4個百分點。
在穩就業各項政策舉措持續作用下,就業空間得到有效拓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服務業較快增長帶動相關行業吸納就業人數明顯增加。據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人數達到1877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04萬人,增長2.8%;受從業時間增加等因素帶動,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月均收入473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
在廣西貴港市港北區一家“就業超市”,工作人員(左)為前來咨詢的群眾介紹招聘信息(2023年11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穩物價是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前11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3%,國內物價運行總體保持平穩。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今年上半年,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51,比上年同期縮小0.06,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滹沱河高端設施蔬菜示范區育苗中心,大吾鄉西沿興村村民許習云管護小番茄(2023年11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10年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扎實推進,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優勢互補性持續增強。
2012年到2022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降至2.45。東部、東北、中部與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別從2013年的1.7、1.29、1.1下降至2021年的1.63、1.11、1.07。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展望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今年以來,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各地各部門抓住重點、精準施策,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培育和完善勞動力市場,加大擴崗穩崗力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拓寬居民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吸納能力,引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鼓勵農民工在城市就業創業,消除同工不同酬現象,穩定增加勞動收入。支持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發展,鼓勵以創業就業持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初心家園零工市場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在通過直播的方式發布招聘信息(2023年7月2日攝)。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各項政策措施疊加發力。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達1.81億戶,是2012年的3倍多。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1.22億戶,成為穩就業、促增長、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出“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企業負責人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中小微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領取營業執照(2023年2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表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將為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供更加澎湃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