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紀實 反響熱烈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新華社評論員: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的精髓要義
一切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為先導和基礎。
五千多年不間斷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黨領導人民的百年奮斗中,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揭示出歷史的真諦——
“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堅持“兩個結合”,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暗诙€結合”,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歷史宣告:“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一)時代的必然
陜西延安,河南安陽殷墟。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兩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地方,穿越歷史煙云,在中國大地上依然綻放照亮古今的光輝。
2022年10月下旬,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兩地,賡續我們黨的文化基因,探尋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碼。
在延安,瞻仰中共七大會址、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舊居,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游客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2021年10月13日攝)。新華社發(徐宏星 攝)
在安陽,考察殷墟遺址,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習近平總書記點明此行的深意:“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滋養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歷經革命烽火、走過建設時期、激蕩改革風云,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機活力,越來越多人在思考、在追問:
一個來自歐洲的思想,為何能在萬里之遙的中國扎根,生長出20世紀到21世紀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文明創造?
當我們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走前無古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如何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習近平總書記給出堅定有力的回答。
應運而生,與時俱進。
“兩個結合”先后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
堅持“第二個結合”,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馬克思主義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中獲得豐厚滋養,具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這是堅持和發展真理的邏輯必然——
湘江畔,岳麓書院,千年弦歌不輟。
2020年9月17日,細雨蒙蒙,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座千年學府考察,望著高懸的“實事求是”匾額,久久凝思,語重心長,“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這是2021年4月13日在湖南省長沙市拍攝的岳麓書院。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回望百年,救亡圖存之際,馬克思主義一來到中國,就開啟了與中華文化相結合的進程。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著全新的政治力量和革命方向,也代表著嶄新的文化力量和文化方向。
山東曲阜,孔廟南門的萬仞宮墻前,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來,聆聽千古頌傳的人文故事,感受時光淬煉的先賢智慧。
這是2020年9月26日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拍攝的孔廟萬仞宮墻(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馬克思進文廟》——郭沫若寫于1925年的這篇文章,以戲劇化的語言讓馬克思和孔子有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相遇,道盡“馬”和“中”各自的理想社會目標,竟是如此不謀而合。
馬克思主義提出的共產主義社會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大同社會”,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行觀,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二者的內在融通和高度契合,始終作為思想的泉源,涌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之中。
在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中豐富自己,在應對時代新課題、發展新挑戰中完善自己,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會結束真理,而是不斷開辟通向真理的道路。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黨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述:“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這是探索正確發展道路的實踐必然——
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翻開風起云涌的紅色篇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作為蘊含其中的動力之源,貫穿于中國共產黨奮進百年的實踐進程。
“共產黨員極端注重他們的文化?!?944年,美國記者福爾曼赴延安和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5個月的采訪,寫下這一觀點。
在《北行漫記》中,福爾曼的記錄表明,這或許就是中國共產黨能把自己的根深植于中國最廣大的民眾之中的謎底之一。
中國道路的每一步開拓,都是基于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的實踐探索。
今天,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然進行著日益深入的結合,體現于安邦理政的治國之道中,貫徹于修身處世的道德理念中,灌注于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中,呈現于質文兼具的表達方式中……
運用“革故鼎新”的智慧推進改革創新;將“萬物并育”等古訓運用于生態文明建設;以“協和萬邦”等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實踐因此生機勃發。
這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必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6月2日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一系列重大論斷,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已經更為深刻地進入文化和文明的層面。
從現代維度確認精神命脈,增進文化認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提供了更為豐沛的精神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資源。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時代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