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42天的李嘉誠賣港事件,今天終于蓋棺定論:出賣國家利益必遭唾棄!
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這是中國人民的勝利,這是愛國主義的勝利!
大道理
2025年4月16日00:35:53
近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發布公告,宣布與貝萊德 - TiL 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計劃以 228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657 億元)的高價出售其全球 43 個港口資產。其中備受矚目的是,巴拿馬的兩個關鍵港口 —— 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將由貝萊德方面掌控。
然而,4 月 14 日媒體報道顯示,和記港口的主要買家財團實際情況發生了變化。意大利富豪阿彭提的家族企業正尋求從長和手中收購 43 個港口者。交易完成后,阿彭家族位于日內瓦的 TiL 將成為所有港口的唯一所有者。
巴拿馬的兩個關鍵港口 —— 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將由貝萊德控制。具體而言,貝萊德的子公司 GIP 將擁有巴拿馬運河沿岸這兩個港口 51% 的權益,而 TiL 將持有余下 49% 的權益。此外,貝萊德和新加坡國有投資者 GIC Pte 共持有 TiL 約 30% 的少數股權。
盡管買家構成有所改變,但交易仍需完成盡職調查、稅務及會計核查,并且要獲得各港口所在地監管機構的批準。買家雖承諾將維持港口的管理模式和現行營運規則,大部分碼頭也會繼續對所有航運公司開放,但這一承諾能否切實履行,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巴拿馬運河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關鍵水道,在全球海運貿易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為關鍵的是,要交易的兩個港口擁有直至 2047 年的特許經營權,承擔著全球 6% 的海運貿易量,而中國商船貨運量在其中占比高達 21%,是中國與拉美、加勒比地區貿易往來的核心樞紐。
爭議的核心在于交易的“非商業性”。競標過程中,長和未選擇價高者得的公開招標,而是以低于市場估值快速與貝萊德達成協議。更關鍵的是,巴拿馬港口地處“一帶一路”關鍵節點,其控制權易手可能威脅中國航運安全。特朗普曾多次宣稱要“奪回運河控制權”,而貝萊德財團背后隱現美國主權基金,交易被質疑為“地緣政治遞刀”。
4月14日,港澳辦主任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致辭中尖銳指出:“在大是大非面前,應該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那些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替敵人搖旗吶喊的,絕不會有什么好下場,必將背負歷史的罵名。”
有網友質疑交易背后的動機,在當前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這樣涉及眾多重要港口的大規模交易,很難讓人相信只是單純的商業運作。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若這些關鍵港口被別有用心的勢力掌控,中國的海上貿易航線安全將面臨極大的潛在威脅。畢竟,在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的當下,海運航線的安全對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戰略布局至關重要。
有分析指出,長和港口交易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商業資產轉讓。在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復雜多變,中美戰略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涉及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港口交易,必然會被賦予更多的政治和戰略內涵。即使買家并非美國企業,但由于交易涉及的港口地理位置關鍵,其后續運營和管理仍可能受到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進而對中國的海運貿易安全構成潛在風險。”
從商業角度看,長和或許有自身的戰略考量,如資金回籠、業務轉型等。但在國際形勢如此敏感的當下,企業在進行重大商業決策時,不能僅僅局限于自身的經濟利益,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畢竟,國家的穩定與繁榮是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