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綜合性類書。因是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敕令大臣解縉、姚廣孝等組織3000名文臣儒士,歷時5年編纂而成,故名《永樂大典》。《永樂大典》輯入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圖書8000余種,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史、子、集、戲劇、地理、醫(yī)卜、農(nóng)工技術及道教、佛教等各方面的著作。《永樂大典》全書共22937卷,凡例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書面硬裱,以黃絹連腦包過。封面左上首簽題《永樂大典》4字。其篇幅之大,搜羅之廣,繕寫之工整,裝潢之精湛,為當時世界上所罕見的珍品,可惜書成后沒有刻版付印。《永樂大典》是按韻目編纂的,輯入古籍時不許任意刪節(jié)涂改,必須是按原書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篇或整段抄錄。因此,保留了古書的原來面目,使宋元以前許多佚文秘典賴以保存流傳。《永樂大典》有永樂正本一部,嘉靖副本一部,都是繕寫本。正本藏于文淵閣,副本原存北京皇史宬,原本藏于南京,明亡時原本與副本皆毀。僅存的正本在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兩次進入北京時焚燒劫掠,大部分被毀掉,一部分流散到國外。至今國內(nèi)外僅存300余冊,在國內(nèi)的約有200余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該書進行多方搜集整理。1986年,中華書局將已征集到的顯存《永樂大典》近800卷,縮印精裝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