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每日新聞》10月5日報道,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以來,日本陷入增長停滯、企業競爭力低下的時期,外界將其稱為“失去的三十年”。眾多專家就為什么出現“失去的三十年”各抒己見,巴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河野龍太郎也發表了其獨到見解,他擔心日本將“再失去十年”。在他看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提高了在職人口的社會保險繳費標準。
這位思路敏捷的經濟學家在接受采訪時一開口就說:“在我看來,過去30年的經濟低迷不是什么增長戰略就能解決的問題。”
報道稱,自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后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IT革命實現了互聯網的普及,世界面貌為之一變。河野據此分析,中等收入階層已經解體。“信息可以在瞬間實現跨境移動。這使得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企業可以將工廠和產能放在中國、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同時在國內進行遠程管理。”按照河野的說法,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結果就是發達國家內部曾經忙碌在生產一線的中等收入勞動者失去了工作。
這種影響也波及非制造業。河野說:“我以前上班的銀行原本在窗口、存款業務等方面安排了大量人手,但數字化轉型大大節省了人力。”也就是說在這些行業同樣沒有了中等收入階層的位置。
報道稱,即便是想跳槽,如果沒有較高水平的技能也很難得到待遇優厚的工作。這樣一來,原本收入尚可的失業者紛紛從事起低技能低工資的工作。因全球化加劇了競爭的日本企業經營者們開始推動低薪崗位的非正規就業,通過削減成本確保短期利益。河野說:“在席卷世界的IT革命中,日本新出現的且實現持續擴張的僅有充分使用低工資非正規勞動者的商業模式。”
河野指出,這一時期應當對那些丟掉工作的中等收入階層實施技能培訓。也就是說,今天岸田文雄政府提出的最重要課題之一——“勞動者的再學習”如果能夠早開始30年就好了。他說:“遺憾的是,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當時都沒能對那些轉而從事低收入工作的人提供支持,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非正規就業人口。”
報道稱,在岸田政府的經濟政策中,河野最為憂慮的就要數被視為標桿政策的“異次元的少子化對策”了。雖然一年3.5萬億日元(約合230億美元)的財政撥款從哪里來還不知道,但是通過提高社會保險繳費標準擠出1萬億日元的方案已經出現。
“他們好像完全沒有從小泉純一郎政府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他所說的“失敗”是怎么回事?河野認為,自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日本社會中的中等收入階層不斷萎縮,而政治進一步加速了這種惡性循環。始作俑者就是小泉政府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我在任期間不會提高消費稅。”小泉在首相任內不斷重復這句話,為了充實社保的財政來源,他要求提高在職人員的社保繳費標準。河野認為:“增稅難以獲得輿論的支持,所以小泉首相選擇從政治阻力最小的方面入手彌補財政來源的不足。”
報道稱,厚生勞動省的統計顯示,1989年時日本的非正規勞動者占比僅為19.1%,到了2022年幾乎翻了一番,達到36.9%。可以說在河野看來,當時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相當于誘使企業更多地雇用非正規勞動者。
新冠疫情前的2017到2019年間,即便日本已經成為勞動力嚴重短缺的社會,但個人消費并沒有增長。在河野看來這是因為很多人的生活缺少保障。他說:“非正規就業者擔心一旦經濟陷入蕭條,自己就會被當成調節閥失去工作,當然不會積極消費。即便工資有所增長,他們也會選擇儲蓄以備不時之需。這就是日本經濟停滯的最大原因。”(編譯/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