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大樓(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吳雨)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今年以來,我國物價漲幅階段性回落。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
人民銀行當日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通縮主要指價格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也具有下降趨勢,且通常伴隨經濟衰退。我國物價仍在溫和上漲,特別是核心CPI同比穩定在0.7%左右,廣義貨幣(M2)和社融增長相對較快,經濟運行持續好轉,不符合通縮的特征。
報告顯示,一季度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3月末人民幣貸款、M2、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11.8%、12.7%和10%。
報告指出,今年以來物價漲幅階段性回落,主要與供需恢復時間差和基數效應有關。實體經濟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本身有個過程,加之疫情的“傷痕效應”尚未消退,居民超額儲蓄向消費的轉化受收入分配分化、收入預期不穩等制約,特別是汽車、家裝等大宗消費需求偏弱。近期居民出現提前還貸現象,也一定程度影響當期消費。
人民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我國曾多次出現CPI階段性下行現象,均未明顯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走勢。總的看,若經濟保持正常增長態勢,CPI階段性回落的影響不宜夸大。今年5月至7月CPI還將階段性保持低位,但隨著基數降低,特別是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市場機制發揮充分作用,經濟內生動力也在增強,供需缺口有望趨于彌合,預計下半年CPI中樞可能溫和抬升,年末可能回升至近年均值水平附近。
報告顯示,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提升支持實體經濟的質效,加強與財政政策等協調配合,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