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訊(記者孔志華 李國剛)五岳之中鎮——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山,位于山西省霍州市東南,接壤霍州、洪洞、古縣等。霍太山腳下,洪洞縣城東北,有4A級景區——霍太山廣勝寺風景名勝景區。按照建筑群落,該景區分為上寺、下寺兩個獨立部分。
上寺飛虹琉璃寶塔,為國內最高的琉璃塔;下寺水神廟元代壁畫,為現存唯一不以佛道為表達內容的孤例;《趙城金藏》位列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該三項被譽為廣勝寺“三絕”,任哪一樣都是無與倫比的國之瑰寶。
廣勝寺歷經千余年的興廢重建,現存主要為明代建筑,形制結構仍保持元代風格。位于上寺的飛虹塔,始建于漢,屢經重修,為國內現存四座古塔之一。塔身13層青磚砌成,從底到頂各層均為七彩琉璃仿木結構斗拱出檐裝飾,金碧輝煌。因塔身五彩斑斕若雨后彩虹,故名“飛虹塔”。
飛虹琉璃塔外表鑲嵌著形式多樣的構件,有威武雄壯的力士,有云煙縈繞的樓閣,有慈眉善目的佛祖,有肅穆端莊的菩薩。塔下地宮內保存著釋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塔內底層有釋迦牟尼銅鑄佛像,塔外周圍有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來護法。
上世紀30年代,建筑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曾先后4次來到山西進行古建筑調查。第二次的山西之行,他們來到廣勝寺,感嘆:“國人只知藏經(趙城金藏)之可貴,而不知廣勝寺建筑之珍奇。”
霍山有霍泉,千百年來,汩汩霍泉水不舍晝夜噴涌而出,滋養著萬千洪趙兒女。下寺水神廟即是為祭祀霍泉神的祭祀廟宇,包括山門(元代戲臺)、儀門、明應王殿等建筑。
在明應王殿內,除塑有明應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還有布于殿內四墻的元代壁畫。這些壁畫高5.5米,總長34米,總面積190平方米。水神殿重建于元仁宗延佑六年(1319),壁畫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
殿內壁畫內容以祈雨、行雨、酬神等各種生活場景為內容,記有《龍王行雨圖》《祈雨圖》《元雜劇圖》《捶丸圖》《下棋圖》《漁民售魚圖》《王宮尚寶圖》《王宮尚食圖》《王宮梳妝圖》《古廣勝寺上寺圖》等十余個故事。
這些700多年前的壁畫布局嚴謹,造型生動,色彩渾厚,極富藝術表現力。壁畫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也相當豐富,堪稱我國風俗神話題材的壁畫杰作。尤其《元雜劇圖》是目前發現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生、旦、凈、末、丑一應俱全,服裝、道具、樂器、舞臺刻畫十分精細,是難得一見的元代雜劇史料,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廣勝寺水神廟壁畫也是“我國古代唯一不以佛道為內容的壁畫孤例”壁畫組群。
《趙城金藏》是金代時刻印的一部大藏經。1933年,《趙城金藏》在廣勝寺被發現,轟動學術界。因為它藏在趙城縣(今屬山西洪洞縣)廣勝寺,所以后人將它定名為《趙城金藏》。
現存《趙城金藏》共4800余卷,是當今孤本藏經中卷帙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其中國家圖書館存有4813卷,上海圖書館存有17卷,南京圖書館存有6卷,北京大學圖書館、廣西博物館、崇善寺各存2卷,廣勝寺、山西圖書館、山西博物館、蘇州西園各存1卷。
《趙城金藏》既是一部佛教全書,也是一部涉及哲學、歷史、文學、醫學、建筑等諸多領域的傳世古籍。《趙城金藏》與敦煌遺書、《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并列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
2016年,臨汾市啟動《趙城金藏》復制工程,運用現代科技結合傳統工藝1:1原貌復制,回歸收藏于廣勝寺、臨汾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