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大嶝島,施工機械與天風海濤轟響合鳴。在航站樓B指廊二樓底板上,25歲的卓易文(見上圖,李潔攝)打開平板電腦,一個三維模型立即躍然眼前,這個模型里集成著管線預留預埋數據。他半蹲下來,小心翼翼地用卷尺測量洞口間距,并與模型里的數據仔細比對,在確認預留孔洞的位置和標高均符合設計要求后,卓易文才放心地離開……
“翔安機場項目各工序穿插施工較多,在施工前,我們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把平面圖紙上標注的各項數據構建成三維立體模型,施工人員就可以360度查看每個節點的細節,既能確保施工準確無誤,又能極大提高施工效率。”卓易文擦了擦額頭沁出的汗珠說,“簡單來說,我們是在用數據當磚瓦,在電腦里‘蓋房子’,用來指導現實。”
在翔安機場航站區二標段,卓易文正和青年創新工作室成員一起,深化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強化各業務精細化管控,推進機場建設全過程數字化集成管理。
在大學里,卓易文學習的是測量專業,畢業后就來到中建三局三公司廈門分公司擔任測量員。僅僅3年時間里,卓易文從零開始,不斷精進建模技術。“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等特點,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卓易文說。
“在航站區三個標段中,我們負責四個指廊及南北貼建建筑。其中,總建筑面積28.61萬平方米的指廊施工內容,就匯聚在我這個1.5GB的電腦文件里。”卓易文一邊熟練地輕點鼠標一邊介紹,他現在處理的是指廊多專業施工碰撞問題。機場結構設計復雜,涉及專業繁多,提前發現并解決問題是他的工作之一。
在樁基工程施工中,如果采用傳統方法預估樁長,需根據樁基點位及地勘報告的平面圖、剖面圖,粗略確定持力層所在標高,不僅效率低,而且預測準確度也不高。
為提高樁基施工質量和效率,卓易文所在的青年創新工作室立即開展科研攻關。經過半個月的摸索與測試,他們借助CAD三維功能與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二次開發插件,模擬現實持力層曲線,以點成線,以線成面,最終完成了14萬平方米的持力層曲面模擬,并生成與之相對應的樁基預測模型。
依據以往經驗,每根樁長的傳統計算需花費0.5到1分鐘,而指廊總樁基數量在5000根以上,耗時較長。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構建可視化地形及樁長模型,預測單個指廊1000根樁所需的時間僅為30分鐘,四個指廊完成預測共需120分鐘,效率提升20倍以上。近兩年,卓易文及其團隊先后獲得2021年首屆“新基建杯”智能建造優秀施工案例賽組優秀獎、第十七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主體賽決賽建筑信息模型組優勝獎。
“我們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解決建筑設計問題,提前模擬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建造質量。”在電腦上完成建筑信息模型構建后,卓易文還經常去施工現場,對照三維模型復核施工情況,確保一致。建筑三維模型可完整記錄建筑物在建設階段的全部數據,這些數據將在未來項目運營維護中發揮更大價值。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集成多個專業,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人員既要掌握建模知識,又要熟悉施工管理、物業運營等業務。為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工作之余,卓易文還學習了虛擬現實(VR)交互技術,并將其融入構建建筑信息模型工作中,工程技術人員戴上VR設備后,猶如身臨其境,便于觀察建筑的細節,從而更加精準地制定施工方案。
“作為全球少有的海島型機場,要打造智慧型數字孿生機場、實現智能建造和數字化管理,我們要以‘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深度應用為基礎,卓易文這樣的年輕人才必不可少。”中建三局三公司廈門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大俊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