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將穩就業擴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支撐、重大底線任務,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擴大就業容量和提升就業質量相結合,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從省統計局了解到,今年1—8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6.5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81.2%,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技能培訓熱火朝天、招聘活動如火如荼、創新創業熱情高漲……三晉大地,生動的“穩就業”“促就業”圖景隨處可見;一場場重點大賽拉開帷幕、一處處創業園區落地發展、一個個勞務品牌向優圖強……各地多措并舉為創業就業工作提供了全新經驗。
近日,記者走進臨汾市堯都區零工市場綜合服務大廳,只見大顯示屏上實時滾動播放著用工招聘信息,近期的零工登記數量、用工企業數量一目了然。政策咨詢、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就業指導等十余個功能區有序劃分,幫助用工主體和零工人員實現即時快招、靈活就業。
求職者黃女士說:“之前找工作要來回奔波投遞簡歷,如今在市場里就能選工作,非常簡便。”在零工市場服務大廳,前來求職的群眾可以詳細了解最新的就業政策、福利保障、合同簽訂等有關事項,還可以了解最新的就業崗位信息。
公共就業服務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2023年,我省將“公益性零工市場縣縣全覆蓋”列為民生實事,全省117個縣(市、區)全部建成運行,厚植靈活就業沃土,滿足勞動者多元化就業需求。今年省政府將“推動就業社保服務覆蓋所有行政村和社區”作為民生實事,全力推進實施。截至目前,已建立2萬余個基層服務點,覆蓋全省所有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就業和社會保險服務。
在大同青創城·優客工場,整齊劃一的辦公隔間和可共享使用的會客廳是這里的一大特色。“2023—2024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和青年社會組織68家。其中,人力資源服務公司32家,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2415人;大學生創業團隊24家,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685人次。”大同市平城區青年創新創業協會會長陳海潮表示,特別是創新推出的“共創模式”,為創業團隊提供所需上下游供應商資源,有效促進供需雙向對接。
記者了解到,為激活更多就業新動能,我省加強創業指導服務并加大政策落實力度,聚焦創業者在場地、資金、人才支持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建設各類平臺載體、園區等,讓更多“創業種子”生根發芽。近年來,全省各類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共入駐創業實體1.47萬戶,吸納就業人員6.1萬人。
“從電視上看到我國焊工等一線技工普遍短缺的新聞后,我便動了學這門手藝的心思。知道人社部門免費開展技能培訓,我馬上報名參加了焊工技能培訓班,還拿到了相關證書。現在,我已順利找到工作,有了不低的收入,廠里還給我‘上’了社會保險,我的心一下子踏實了,這個政策真是太好了。”來自大同的王兵說出了不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人員的心聲。
我省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今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5萬人,建設7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2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新增技能人才20萬人、高技能人才10萬人,技能人才占從業人員比例達到33.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達到31.5%。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系著百姓福祉。我省以實干之姿書寫就業答卷,讓“最大民生工程”堅如磐石。
“全省人社系統強措施、優服務、抓落實,不斷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千方百計減負穩崗擴就業;依托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健康經濟以及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等,積極拓展就業渠道;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大力開發就業崗位;扎實推進省政府民生實事‘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推動就業服務下沉基層;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推廣訂單式、項目制培訓;堅持創業帶動就業,深入開展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鼓勵各類群體自主創業,推進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提質擴量互促共進、良性循環,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的向上態勢。”省人社廳廳長常建忠說。
本報記者王龍飛 王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