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最近播放中文版在线观看电视剧,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 : 首頁 > 行業新聞 > 行業動態
 

能源新秩序,如何走出卷價格的困境?

當前,全球能源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轉變,傳統企業如何適應能源新秩序?新能源企業如何走出卷價格的困境?相關各方如何攜手構建可持續的能源發展體系?

在9月29日于廣州舉辦的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峰會上,“能源新秩序”的圓桌討論環節,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李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孫大陸、林德大中華區總裁李臻旻以及瑞浦蘭鈞董事長兼總裁曹輝與《財富》中國高級編輯劉蘭香一起探討了以上問題。以下是經過編輯的對話實錄。

劉蘭香:中國海油是國有能源骨干企業,先請孫總談談你們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怎么平衡你們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低碳綠色轉型之間的需求?

孫大陸:按照國家的要求,要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中海油一方面堅定踐行能源安全保供的責任,持續加大增儲上產的力度,來保障國內油氣資源的供應。我最近看到工程院的院士謝克昌發了一個關于新能源發展的思考和建議,他說即使到2050年,我們對油氣資源的需求還會達到30%左右,所以他把油氣資源定義為關鍵能源品種,強化了油氣資源的重要性。中海油這幾年持續加大油氣增儲上產的力度,從2018年國內原油產量低于2億噸,到恢復到2億噸以上,過去六七年間國內原油增量部分的60%以上由中海油貢獻,夯牢了能源安全的基礎。

面對能源轉型,我們是這么做綠色發展工作的,一是從源頭上努力實現低碳的供應安排,也就是努力增加天然氣的產量,特別是中海油的進口LNG量大概占國內天然氣進口量的50%以上,以此來增加低碳能源的供應安排。二是在生產過程中我們也實現減碳,通過節能降耗、設施能耗的提升,包括將海上油氣發電通過岸電置換來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另外,我們將過去用的一些燒柴油的船改成LNG的船,進一步降低過程中的碳排放。三是在末端,我們通過固碳的手段來進一步減碳、去碳,就是通常說的CCS、CCUS這些項目的實施和安排。

劉蘭香:這是一個系統性的整體安排。林德是在全球工業氣體和工程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的,與低碳轉型也是息息相關,請李總分享一下林德在全球能源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推動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方面。

李臻旻:林德是一家有超過145年歷史的百年老店,基于企業的變化,我們立足長遠,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35年實現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減少35%,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

在整個能源策略方面,我們基于三大方面:第一,在林德自身的運營當中購買綠電、低碳和清潔能源。目前林德全球采購的可再生能源占日常總電力消耗的30%;在中國,從2021年9月起林德參與首批綠電交易以來,林德持續地購買可再生能源,目前在中國大中華區自主采購電力當中,我們30%來自可再生和低碳能源。

第二,林德通過低碳綠色技術幫助客戶實現碳減排,今年8月份我們剛剛簽訂了一個合約,和陶氏化學在加拿大,針對他們的Path2Zero項目。林德投資20億美元為其建設藍氫工廠,通過這個工廠可幫助客戶實現碳減排每年約200萬噸。

第三塊也很重要,是清潔能源,而談到清潔能源,對林德而言,氫能是重要的發展戰略基石,一百多年來,從氫氣的生產,當然有各種顏色的,我們有灰氫、藍氫、綠氫的生產,到儲運,到應用,我們有非常多的技術儲備、設備儲備和商業實踐,希望這塊在未來整個可持續清潔能源發展中,林德會做出自己的一些貢獻。

劉蘭香:氫能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們看到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正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今年上半年風電和光伏的裝機已經超過了煤電裝機。李院長認為可再生能源在中國的能源轉型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李昇:能源轉型現在不只是在文字上大家的共識、是世界的共識,實際上在各行各業都成為一個共識。以前都是化石能源為主,而中國的化石能源是以煤炭為主,煤炭的排放量非常大,1噸標煤要排放2.7噸二氧化碳,全世界與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的排放400億噸左右,中國占了1/3,所以中國的能源轉型壓力是比較大的。也因此,從2014年最高層提出能源的四個革命,到2020年宣布“3060”目標,隨后我們國家出臺了很多的政策文件。在這些政策指引下,我們國家能源轉型取得比較大的成績,剛才李總說他們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占1/3,其實我們國家去年底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就達到了32%,他們達到了平均水平。去年我們可再生能源的裝機突破了15億千瓦,占全球的40%,當年新增近3億千瓦,新增量是世界新增量的50%,所以我們國家能源轉型的決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包括煤電發電量占比去年底已經從原來的80%降低到64%左右。

中國能源轉型也面臨挑戰,包括電力剛性增長與雙碳目標的雙重壓力,預計每年新增電力需求5000~6000億度,相當于德國的全年用電量;要滿足2030年中國承諾碳達峰有關承諾,初步估算,2025-2030年,每年新增新能源裝機2.5億千瓦;隨著新能源裝機的比重持續提高,現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壓力也日益加大。

劉蘭香:新能源增長非常快,也帶動新型儲能裝機的快速發展,在這中間儲能技術創新其實很關鍵,這方面瑞浦蘭鈞有什么突破?曹總對于今年很受關注的固態電池方面有沒有一些看法或者規劃?

曹輝:瑞浦蘭鈞是全球最大不銹鋼和鎳金屬生產企業青山實業所投資的一家上市公司,從2017年成立到現在已經有七年的時間。關于新能源的發展,儲能板塊今年比去年有30%左右的增幅。

以風光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傳統能源的過程中,儲能產業要謀求進一步發展最核心的還是巨大的技術創新,尤其是以中國企業為代表所推動的電池技術創新,包括循環壽命的提升、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安全性的改善。以瑞浦蘭鈞目前推出的問頂電池為例,目前我們是全球第一家在0.5P系列產品里面能夠把能量效率做到95%以上的,這是巨大的進步,因為這意味著碳排、儲能運營成本都有大幅的下降,同時安全性能可以進一步地提升。

至于固態電池,實際上過去這些年來,我們從鉛酸到鎳鐵、鎘鎳、鎳氫再到鋰電,所有的電化學體系都發生在固液界面,固固界面取代傳統的固液界面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話題,很新、很有價值,但是從產業化的層面來講,固液界面支撐十年到二十年是沒有問題的,而純粹的沒有浸潤效應、沒有毛細管效應、而只是純硬性接觸的固固界面,這個產業化可能還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個人傾向于半固態可能會走得更快一些。

劉蘭香:確實,技術突破是一方面,商業化是更大的話題。問一下李總,你們在進行氫能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化的進程中主要遇到了哪些挑戰?

李臻旻:氫能是高效靈活、清潔無碳的二次能源,但是整體來講,它目前還是面臨著成本和供應鏈的挑戰。就像天然氣,最開始的時候其實價格也是非常之高,隨著規模化的生產和技術的改進才變成大家可以消費得起的能源。我們認為整體上技術的創新和規模的擴大會讓成本方面得到一些改善,所以我們對氫能是長期看好的。我們的規劃是在未來十年投500億美元在清潔能源研發和規模化的生產方面。

在未來發展當中,我們有兩個大的優勢。第一,在水電解制氫方面和氫氣液化方面我們有非常多的技術儲備,現在林德全球運行著80多套水電解裝置,液氫產能一年達7萬多噸;目前商業化單套液氫裝置一天可以生產30噸液氫,在不久將來可增至50噸,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實現100噸。由此,隨著規模上去,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把成本降下來。第二,基于林德在氫全產業鏈上的能力,我們也在開發一些適合于中國本土市場的技術,希望未來在成本方面能有突破,使氫氣成為大家能用得起的清潔能源。

劉蘭香:未來十年投資500億美元,這還是很大手筆的。傳統能源企業其實也在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孫總在這方面有什么樣的措施或者經驗跟大家分享?

孫大陸:我們的創新一方面結合油氣等傳統產業,通過科技創新來加快發展,比如我們的深海一號二期項目,這是一個在1500米水深處開發油氣田的項目,這個項目就體現了我們的技術創新。另外,在布局海上風電方面,我們也有一些獨特的優勢和經驗,我們希望通過未來5至6年時間,到“十五五”的時候能健全海上風電全面的技術管理體系,包括作業的技術。這是我們通過科技創新支撐傳統產業的發展以及一些新產業發展的安排。

劉蘭香:海上風電感覺還是很有前景的。

孫大陸:這方面的話,我們每年都有超百億元的科研研發投入,來支撐科技創新的落實和推進。

劉蘭香:另外我注意到去年8月份國家部委發布了《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 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的通知,能否請李院長分享一下這個證書到底是什么,具體實施成效怎么樣?

李昇:這個《通知》要求綠證全覆蓋,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綠色電力證書我們簡稱“綠證”,它就是可再生能源發的電,有一個電子身份證,你發了1000度電,電網消納后給你發一張證。那它可以證明你這個電是綠電,下一步可用作各種的應用場景。

現在的應用場景有哪些呢?一種是強制性的應用場景,包括國家發改委管理的能耗雙控,即明確能耗首先按照國務院有關的要求,可再生能源消納不算作能耗增量。如果達不到能耗的要求,你可以跨省購買“綠證”作為你的指標,這個指標不超過50%就算入到受端。可再生能源責任權重是國家能源局發文要求的,明確可再生能源消納要有一定的比例,這個比例在電解鋁行業是用“綠證”來核算,這是強制應用的場景。

另外一種是自愿認購的場景,大企業要證明企業社會責任,可以購買“綠證”證明其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來講大部分跨國企業都是產業鏈上的要求,比如中國的企業雖然不需要(證明),但是如果要服務有這方面需要的企業,他們要求用有“綠證”,就會要求產業鏈上的中國企業也要用“綠證”,這是一類。另外一類是大型活動要彰顯綠色低碳形象購買綠證,像杭州亞運會為全部用電購買綠證。

在各方面推動下,“綠證”去年交易了1.07億張,今年1-8月份交易了2.08億張,一張是一千度電,那就是兩千多億度電,總量不算大但是發展很快。其中廣東交易了3600多萬張,廣東、浙江、上海占了接近一半。

劉蘭香:看來綠證對于企業的低碳發展很有幫助。其實綠電不僅僅在中國,歐美國家也是非常需要的。我知道曹總最近剛從美國回來,可否談一下你們近期出海所感受到的新能源需求的狀況?

曹輝:最近行業確實比較“卷”,所以我們在海外跑得比較多。在海外的總體感覺是,以美國和澳洲為代表的成熟市場,對儲能的終端需求是非常強勁的。一方面因為配儲是剛需,另一方面也有經濟因素的驅動,它們實時的電價有很長的時間是負電價。

當然這些市場也有一些風險,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大家一窩蜂地在出海,是因為確實有一些海外市場是很好的,但也有一些地方可能沒有那么大的市場,雖然他們也號稱有很大的儲能需求,但這是否靠譜,未來會不會變成一個陷阱,其實我們也很擔心,所以我覺得我們做這種儲能項目的時候一定要多走多看兩步。

第二,最大的風險可能還是技術的風險,因為新能源產業要逐步取代傳統的能源,就意味著風光儲不但要符合環保低碳,還要經濟帳可持續,也就是說風光儲的綜合電價要低于傳統的電價,那怎么才能低于傳統的電價?一定需要儲能的運營成本降下來,這是最核心的。一方面是提高出儲能電池的能量效率,第二方面延長其循環壽命和日歷壽命,循環壽命從6000次提到12000次,說起來很容易但要真正在產品上實現是很難的,同時要把日歷壽命從十年變到二十年來儲存光電和風電,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需要大量實驗研究。

我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儲能產業的發展應該是技術驅動型,而不是成本驅動型,大家與其卷價格,不如認真地卷一卷電池技術和質量,這才是對這個行業最大的貢獻。

劉蘭香:曹總提到了出海的一些心得體驗,現在出海的中資企業確實很多,像林德是早就“出海”到中國,深耕這里多年了,請李總談一談,你們怎么適應中國市場比較特殊的一些能源結構和需求?

李臻旻:我們是反向“出海”,林德到中國市場上已經37年了。整個能源結構轉型就像剛剛李院長講的,原來我們基本上煤電為主,叫做多煤少油缺氣,到現在隨著雙碳目標的引入以及新能源的開發,煤電只占了64%,新能源的比重在不斷往上走。中國能源轉型過程當中,林德也在四個方面展開了積極的行動。

第一,氫能的持續投入和開發——在中國市場,如何穩定、高效、低成本地提供氫氣是第一位。第二,商業模式的轉換——原來我們跟客戶合作是建一個廠給他們提供服務或者氣體。現在我們以新的模式,例如建四個廠并把整個管道連起來,針對不僅一個客戶,而是20甚至30個客戶進行供氣,實現能源效率最大化。第三,中國高鐵發展非常快,鐵路電氣化以后通過綠電的引入大幅提升效率,而林德積極推動空分裝置的電氣化,并結合綠電采購等措施,進一步挖掘效率潛能。第四,通過技術幫助客戶減碳,林德在中國設立全球研發中心;目前林德全球助力客戶每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9000萬噸,相當于林德自身運營碳排放量的2.4倍。同時,我們在中國進一步推廣綠色和低碳的氣體應用技術,比如傳統燃燒都是空氣助燃,但是通過改進助燃氣體和設備,采用純氧和富氧技術,可以將燃燒過程中的碳排放減少達50%。

劉蘭香:可挖掘的空間還有很多。其實能源轉型的國際合作也是個很重要的話題,最后請李院長和孫總談談你們對這一方面的看法。

李昇:首先,不管是應對氣候變化還是在技術的交流,國際合作對可再生能源發展都非常重要,中國也非常重視國際合作,這幾年紛紛融入國際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治理,多邊、雙邊都融入得很好,中國東盟、中國非盟、中歐都建立了國際能源合作平臺和機制,將來還有很好的國際合作空間。其次,在推進國際認可方面,中國綠證在唯一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已符合RE100、CDP等國際組織的相關標準,目前正在推動互相認可。水電總院受托管理運行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是綠證政策研究、試點運行、核發交易的技術支撐單位,運行管理相關交易平臺。

孫大陸:作為企業來說,既然是國際合作,就要積極參與規則的制定,包括碳足跡、碳排放、生物燃料標準的確定,這樣能讓各方利益更多融合到一起,實現共贏互利。(財富中文網)

活動回看

《財富》世界500強峰會圓桌討論:跨國公司的中國戰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蛟河市| 竹山县| 瓦房店市| 禄丰县| 郧西县| 新泰市| 三明市| 长春市| 乌拉特中旗| 惠水县| 青海省| 安新县| 梨树县| 耒阳市| 东乡县| 广西| 济南市| 石棉县| 时尚| 盐边县| 石狮市| 东丽区| 钟山县| 吴江市| 六枝特区| 镇沅| 龙南县| 太白县| 津南区| 太康县| 辽中县| 漳州市| 武陟县| 剑川县| 兴安盟| 平舆县| 潮州市| 讷河市| 东源县|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