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建筑行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層出不窮,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深度融合,工程建造全過程各環節正不斷展現新的風貌。
作為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表現形式,智能建造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傳統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的蝶變升級。今年以來,我省出臺系列措施積極推動智能建造發展,加快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無人機勘測、機器人噴涂、BIM技術應用……8月6日在晉創谷舉辦的“加快智能建造場景應用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現場觀摩會上,一個個生動案例展示我省智能建造發展成效。三晉大地吹響智能建造“集結號”。
政策護航
多點帶動創新發展
聚焦場景應用,激活智能建造產業引擎;推動科技賦能,創新引領建筑產業鏈提質增效;充實政策激勵,科學施策鼓勵企業發展智能建造……我省住建部門多措并舉促進建筑業提“智”育“新”。
省住建廳總工程師張志利介紹,住建廳多次組織企業、協會、高校院所、科研單位召開智能建造工作推進會,共同研討提升我省智能建造水平的方式方法,并以提效率、降成本為目標,積極探索智能建造應用場景,提煉并公布了五大類18項具有適用性經驗做法的智能建造應用場景,通過以小場景多點帶動智能建造技術創新發展,激發我省建筑業企業創新潛力,催生新質生產力。
將智能建造列入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和省重點研發計劃,加大經費支持力度;鼓勵高職高專院校開展智能建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并給予一定補貼;對符合條件的裝配式構配件生產、裝飾材料生產、智能建造設備生產等制造企業研發費用落實加計扣除100%政策……我省新近出臺的《關于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真金白銀”加力支持建筑業發展智能建造。
張志利表示,智能建造不僅僅是工程建造技術的變革創新,更是探索產教融合新范式、拓展科教融匯新路徑、引領智能建造人才培養新生態的“催化劑”。發展智能建造技術,人才是關鍵因素。未來,建筑業企業、高校院所、協會要以建筑產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人才需求為牽引,面向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協同對接,打造“過程共管、人才共享”的校地企合作辦學模式,為智能建造創新人才和新勞動主體可持續發展提供沃土,夯實建筑業新質生產力基礎支撐。
技術融合
提升協同作業能力
在太原高性能制造技術與智能應用升級中試基地建設項目(以下簡稱“太原中試基地項目”)現場,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智能監測系統及建筑機器人的推廣應用盡顯智能建造魅力。
中鐵十二局建安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楊部廷介紹,該公司在包括太原中試基地在內的多個項目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全面應用智能建造技術:在設計階段,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進行建模和可視化查詢,實現設計階段的智能化;在生產階段,基于BIM輕量化模型,實現項目現場需求計劃與生產系統的互聯互通;在施工階段,搭建智慧工地云平臺,運用施工機器人、無線傳感設備、實測實量設備等先進施工智能化設備,實現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進度管理、降塵減噪、降低成本等目標。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項目的建設效率和質量,還為后續的智能建造項目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參考。
在太原中試基地項目現場舉行的“人機大賽”備受行業矚目。各類智能機器人的創新應用是該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亮點,不僅提高了施工質量和效率,也有效降低了安全風險和項目成本。其中,智能噴涂機器人能夠自由進入不同場景,對墻面及附著構件等進行噴涂,其噴涂的乳膠漆表面平整光滑,無刷痕、無漏噴,色彩均勻一致,質量高、工效快,顯著降低了工人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中的安全風險。中鐵十二局自主研發、國內首創的混凝土質量智能檢測機器人,用來探測混凝土內部結構、混凝土內部構件(鋼筋、拱架)等,相當于給混凝土結構進行全面的“B超檢查”。智能安防機器人配備四驅動力系統應對各種復雜路況,集有害氣體監測報警、應急通話、實時監控、消防醫療救援、應急無人機等功能于一體。
在智能建造的過程中,技術融合與創新是關鍵環節。楊部廷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強化建造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比如,通過AI算法優化施工設計,提高材料利用率,減少浪費;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施工現場設備的互聯互通,提升協同作業能力;借助大數據分析,對工程項目進行精準預測和風險評估,確保項目順利推進。此外,還將積極推動建筑構件的標準化設計和生產,探索模塊化施工方式,加強與政府、行業、企業等各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智能建造產業的發展。
BIM先行
形成精益建造模式
指尖輕擊,隨著光標移動,道路、管廊、機電設備、管線構件……甚至整個施工過程,都可在電腦屏幕上以多維的方式展現出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被稱為“指尖上建造”,該技術的深度應用是實現智能建造的重要途徑。在全國機電安裝領域享有盛譽的山西建投安裝集團對數智建造以及BIM技術的創新應用探索已久,在管線平衡、三維交底可視化應用、裝配式機房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經驗,并在省內外多個重點項目中大放異彩,取得了從局部裝配式建造先行示范到項目整體BIM+裝配式建造,再到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和智慧運維,實現了進階發展。
山西建投安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利民介紹,在大型機電安裝工程中,BIM技術的深度應用不僅為構件的場外預制、場內裝配化施工提供技術保障;還依托全構件信息全過程追蹤應用等手段推動項目實現精細化管理;此外,在交付層面,可實現包含數字孿生模型、設備運維參數信息等在內的數字化交付,為工程竣工移交后的智能運維提供科學依據。該集團在大型機電安裝領域的廣泛實踐中,形成基于數據信息模型的標準化設計、工廠化預制、裝配化建造、平臺化管理的精益建造模式,為企業同類型項目提供參考依據。
山西建投安裝集團創新研發的BIM+數智設計協同管理平臺、BIM+數智建造協同管理平臺、BIM+數智核算協同管理平臺、BIM+智慧工地平臺、BIM+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等成功應用于上海市軌道交通14號線靜安寺站、北京中關村國際商場、山西瀟河新城國際會展中心能源島等多個項目。近三年來,該集團獲得BIM類獎項80余項,其中國際類獎項5項,并于2023年入選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裝配式機房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建造技術》更是入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23年數字化質量管理創新與實踐案例。BIM技術應用場景和成效正在深化拓展,并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山西樞紐及合生廣州駿景北商業項目等項目中得到實踐。
“接下來,我們將集成企業各類項目BIM模型,在BIM+數智設計協同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監管和數據管理;持續提升模型構件數據信息規劃及資源配置水平,推動BIM技術和生產管理充分融合,滿足項目各條線管理需求;進一步形成企業參數化設備族庫,為后續同類型項目精益建造提供支撐,持續探索適應行業綠色化、智能化、工業化變革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王利民說。
本報記者晉帥妮 李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