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奮發有為 為經濟運行持續好轉注入更大動力——5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掃描
新華社記者
5月份,正是第二季度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期。全國各地以奮發有為的精氣神,著力擴內需穩外需,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經濟運行持續好轉注入更大動力。
恢復和擴大需求 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今年“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的首個5天假期。車票售罄、門票約滿、高速堵車、游人如織……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假期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均超過疫情前水平。
5月1日,游客在海南省三亞市南山文化旅游區游覽。新華社發(陳文武 攝)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遼寧,沈白高鐵遼寧段百花河大橋現澆梁全部澆筑完成;在江西,我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之一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昌九高鐵首座隧道順利貫通……
一批批基礎設施工程加快建設,助力推動恢復和擴大需求的同時,也對優化供給結構發揮積極作用,利當前、惠長遠。
家住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巨網村的村民郭新安,得益于隔壁村新安裝的充電樁,不再有里程焦慮,自家新能源汽車的出行半徑明顯擴大。“半小時可以充一半電量,用車成本也低,每月充電費用只要100多元。”郭新安說。
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為新能源汽車下鄉“鋪路”;積極推動家政進社區,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各地多措并舉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消費持續向暖。
以實體經濟為支撐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5月28日12時31分,經歷1小時59分鐘飛行,由C919大型客機執飛的東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我國民航運輸市場首次擁有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干線飛機。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要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單機最大功率150兆瓦級大型沖擊式水電轉輪在四川德陽成功下線;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發明一種進化透鏡技術,有望縮短馬鈴薯育種周期;重慶高新區金鳳實驗室劉新東科研團隊發現腦膠質瘤免疫治療新靶點……近段時間,各地科研攻關捷報頻傳。
5月5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指出“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持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發展動能,必將增強我國實體經濟綜合競爭力,為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筑牢根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猛說。
5月11日,在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對航空航天類部件進行優化升級。新華社記者孫凡越 攝
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在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淀粉生產車間,一條條智能化聚乳酸生產線高效運轉。金丹乳酸每年可生產乳酸系列產品近18萬噸。
“公司利用鄲城縣豐富的玉米資源,打造‘玉米-淀粉-糖-乳酸-丙交酯-聚乳酸-聚乳酸制品’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循環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為農業地區的新型工業化積累了經驗。”公司總經理石從亮說。
貴州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江蘇加大5G基站、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投資,湖北著力發展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及北斗等優勢產業……各地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新優勢。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在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2023中關村論壇……5月,一場場國際盛會在各地接連舉辦,彰顯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共享機遇、共創未來。
5月16日拍攝的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中東歐展館。新華社記者黃宗治 攝
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各地在擴大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打開發展新天地——
5月9日,20噸四川產鰻魚加工制品搭乘中歐班列出口俄羅斯,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十余天后到達俄羅斯謝利亞季諾。今年以來,在中歐班列支撐下,成都進出口鮮活品、加工食品等冷鏈業務快速發展。“中歐班列具有較成熟的冷鏈運輸技術,且開行穩定、性價比高,企業物流成本可降低50%。”發貨方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明國說。
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西部地區逐步成為開放的前沿,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提升。
在位于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的寧波瑞曼克斯門窗配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新上馬的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工人們趕制訂單、加緊出貨。
“公司兩次參加浙江商務包機赴歐拓市場,下半年還要前往埃及、迪拜等地,客戶市場進一步拓寬。”公司總經理丁言東說。
今年以來,面對外需的不確定性,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助力企業穩訂單。
浙江圍繞挖增量、穩存量、強保障提出33條舉措;廣州加快推進智慧海關建設,運用“集拼智管”等科技手段助力口岸通關現代化、便利化;上海浦東圍繞出政策、聚創新、強平臺、優環境四方面出臺16條措施……
5月9日,在山東港口煙臺港,大批出口商品車集結到港準備通過汽車滾裝船發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唐克 攝)
5月24日,西門子長三角人工智能共創實驗室在蘇州太湖科學城正式啟用。這是西門子打造未來全球核心科技網絡的重要節點。
“對于跨國公司來說,誰都不想錯過中國市場。”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說,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5.8%,增速較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其中4月單月進出口3.43萬億元,增長8.9%。
湖南發布218個省級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福建提出2023至2025年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50個……各地加大力度支持招商引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多措并舉促進吸收外資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
聚焦百姓關切點 辦好民生實事
在上海市普陀區真如鎮街道一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內,年過六旬的唐阿姨和伙伴們正有說有笑地玩著互動小游戲。“這里有游戲屋、長者書屋,還經常開展太極等適合我們的活動。”唐阿姨說。
5月27日,上海市普陀區真如鎮街道一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內,老人們正在玩拼圖游戲。新華社記者吳振東 攝
如今,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占比超過46%的真如鎮街道建起7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還設立了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公建民營養老院等為老服務機構。
在經濟穩健復蘇中,不斷增強百姓民生福祉。
內蒙古、江蘇、浙江等地細化和明確了老年人補貼、服務隊伍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規劃,黑龍江、安徽、江西等地在政府層面建立健全了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機制……各地加快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更好推動實現“老有所養”。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鍵期。5月26日,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暨就業促進周系列活動在北京啟動;遼寧開展“百萬學子留遼來遼”專項行動;內蒙古啟動“逐夢北疆 職引未來——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系列活動”……各方匯聚政策合力,有效落實穩就業“組合拳”,助力青年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小滿過后,豐收在即。5月25日,在安徽壽縣小甸鎮楊圩村,36臺聯合收割機齊下田,隨著齒輪轉動,2萬多畝麥田正式開鐮收割。“今年,我們麥田實行網格化管理,種子、化肥等農資統一供應,麥子成熟時公司統一安排機械收割并對外掛網銷售。”小麥托管經營者張宇說。
5月27日,農機手駕駛收割機在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桑村鎮任莊村的麥田搶收小麥。新華社發(劉明祥 攝)
小麥主產區正從南到北迎來收獲,全國春播糧食也接近尾聲。農業農村部5月26日農情調度顯示,全國已春播糧食8.5億畝、完成90.1%,進度同比快0.7個百分點。
在充滿生機的5月,全國上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定信心、頑強拼搏,以實干篤定前行,著力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