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回訪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論述京津冀協同發展 新華社評論員:讓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專題
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調研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主持召開相關座談會時曾表示,今后我會時不時地過來走一走,看看你們階段性工作的情況。
4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如約而至——
5月10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雄安、抵滄州、到石家莊,探工地、看港口、問民生,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主持召開兩場座談會,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方向。
5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并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這是10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廣袤的幽燕大地,又將掀開新的發展篇章。
不忘初心 保持耐心
10日上午9時40分許,習近平總書記乘坐的高鐵,緩緩駛入雄安站。
6年前,總書記從北京出發,驅車100多公里,第一次來到雄安。6年后,沿著京雄城際鐵路,不到1小時,總書記一行就從北京西站抵達雄安站。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由于采用了“清泉源頭,風吹漣漪”的設計理念,整個雄安站呈現出水滴狀橢圓造型。
這是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3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這滴水可真不小!”聽了車站負責同志的介紹,總書記微笑著說。
一座未來之城,自雄安站敞開大門。
作為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雄安站的建成使用具有標志性意義。
在10日下午召開的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介紹了雄安新區建設情況:
起步區“四橫十縱”骨干路網全面開工,4家央企總部、4所高校、2家醫院陸續落地建設,地下之城加快成型,“云上雄安”初步建成……城市雛形已經顯現。
聽了大家的介紹,習近平總書記由衷感言:“2017年,我第一次來雄安,站在一片田埂上展開了新區規劃圖。短短6年里,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稱奇跡。”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從當前成就,談到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雄安新區功能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這是建設雄安新區的初心和使命。”
當初怎么做的決定?
總書記回憶:“眼看北京市的人口總量將在一兩年內達到城市承載能力的‘天花板’。首都首先是政治中心,不是‘大雜燴’,不能‘胡同里辦工廠’、搞‘地攤經濟’。雄安新區是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誕生的,不是為了簡單建一個新區、建一個新城,這個定位一定要搞清楚。”
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雄安新區啟動區核心位置。登上一座三層平臺,眼前是一片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
雄安城際站建設正有序推進,國貿中心等重點配套項目拔地而起,中國中化總部基地項目八角形造型輪廓初顯,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雄安新區總部大樓進入二次結構施工階段……
看到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及重點疏解項目規劃建設進展順利,總書記不時點頭。
他對現場建設者語重心長地說:“這是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你們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任務,要努力啊!”
座談會上,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與會人員談到下一步設想:加快推進首批疏解的項目建設,壓茬推進央企、高校、醫院第二批疏解項目,同時研究謀劃第三批疏解工作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明確要求:“不能憑自身好惡,需要搬就得搬。不能搞‘紙面疏解’‘變相回流’,名義上疏解,結果回去了。更不能通過在京設立二級單位等方式邊疏解邊新增。”
著眼千年大計,既要不忘初心、一張藍圖繪到底,也要保持耐心、一茬接著一茬干。
考察過程中,面對雄安干部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求真務實:“雄安新區建設是千年大計,要久久為功,既不能心浮氣躁,也不能等靠要,必須踏實努力、艱苦努力。”
座談會上,面對有關方面負責同志,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雄安新區建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能當下都吃干榨盡,要留白、留有余地,為遠期規劃預留項目、地塊。要適度超前,但不能過于超前,防止建成項目‘曬太陽’,造成浪費。有的要大舉實施,有的要待機而動,有的要與時俱進,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無所作為。”
人民之城 幸福之城
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總書記時時牽掛這里的群眾。
“我幾年前來過雄安,還是掛念這個地方。特別是回遷群眾,涉及幾十萬人,想看看他們現在生活怎么樣了。”
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安置了安新、容城兩縣回遷群眾5000多人。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看望大家。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一景(5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走進黨群服務中心,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窗口辦理業務,總書記上前同他攀談起來:“現在生活怎么樣?收入多少?”
“和老伴兩個人,一個月將近4000塊錢。”
“這是什么錢?”總書記問。
“養老金。”
“別的收入還有什么?”總書記追問道。
“當過兵,還有一些補貼。”
“夠花嗎?”總書記又問。
“夠了,用不清。”老人笑著說,“現在搬進了回遷房,住不愁了,吃能吃多少。”
總書記也笑了。
關心老有所養,牽掛衣食住行。
臨近中午,社區食堂內,幾名老人正在用餐,見到總書記來了,紛紛起身問好。
5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并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這是10日上午,習近平在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食堂同就餐的社區老人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紅燜鯽魚、豆腐燉肉、西紅柿炒雞蛋、紅燒茄子……總書記望向老人的餐盤:“這里菜的花樣不少啊!”
“人民之城”的理念,勾畫出“幸福之城”的圖景。
社區居民李敬和原是容城縣晾馬臺鎮西李家營村人,2021年11月遷入新居。
一家人把習近平總書記迎入家中。140平方米的大房子寬敞明亮,家具家電嶄新锃亮,墻上掛著大大的福字。
“你們現在這個房子條件真不錯。”總書記邊看邊嘖嘖稱贊。
“是啊!”李敬和的家人拿出一張全家福,“這是我們一大家子原來在老宅子的照片,現在的房子和原來的老家比強多了。”
總書記點點頭:“新區回遷群眾首先要安下來,安居才能樂業,安下來才能大發展。雄安新區大開發大發展,以后機會是很多的,一定要把回遷人員的安居和樂業銜接好。”
李敬和的女兒李紫涵今年上高二。她告訴總書記,雄安新區成立后,北京的中學校長來了、老師來了,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總書記問:“明年就該高考了,有什么志向嗎?”
“我想學醫。大學畢業后,一定要回到新區為家鄉做貢獻。”
總書記投以贊許的目光:“好啊!你們這一代是我們國家進入現代化、進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寄予希望的一代。雄安這個地方將來是全中國的一個樣板地,千年之城,久久為功,一開始的起點就是最高的。年輕人有激情、有鄉情,學成歸來、造福桑梓,一定會干出一番大事業!”
臨行時,居民們紛紛來到社區廣場,同總書記告別。
望著熱情的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我在河北工作過,對河北有一份鄉情。看到這里的群眾生活好,我很高興!這是我在正定做縣委書記時就有的心愿。”
關心當前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更關心未來子孫后代的生生不息。
1985年,即將離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想去看看作家孫犁筆下、電影《小兵張嘎》中的白洋淀。
在10日下午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這段往事:“在正定工作3年沒去過。我們坐著一輛吉普車回北京,想過去看看。經過安新縣時向當地老鄉問路。老鄉說,別看了,水都干了,啥都沒有了。我們一聽都灰了心。”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雄安,首次看到白洋淀。他下定決心:雄安新區選址在這里,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淀,而非損害白洋淀。
這次來到雄安,習近平總書記在雄安會展中心,專門觀看了關于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的視頻匯報和實時監控畫面。
大屏幕上,水天一色,百鳥翔集,鋪展開一幅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的優美畫卷。
這是在雄安新區白洋淀拍攝的鳥群(2022年4月15日攝)。新華社發(周龍山 攝)
當地負責同志介紹,經過大規模系統性生態治理,白洋淀水質已從劣Ⅴ類提升并保持在Ⅲ類標準,青頭潛鴨等珍稀鳥類開始在此繁殖育雛。
“不能因為建雄安新區,使白洋淀萬劫不復,二者要相得益彰,而不是相沖相克。”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白洋淀生態已經逐步修復了,要格外呵護、格外珍惜,讓白洋淀長久造福新區人民。”
協同發展 創新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9年來,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2022年,三地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
“實踐證明,黨中央關于京津冀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12日下午召開的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帶著這樣的思考,座談會前總書記先后來到河北滄州、石家莊等地,深入農田、港口、科研單位、工業園區進行實地調研,從戰略的高度謀劃頂層設計、擘畫宏偉藍圖。
初夏時節,滄州市所屬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微風輕拂,麥浪翻滾。與別處不同的是,這里的小麥種在鹽堿地里。
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這里,頂著烈日,深入田間考察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情況。
滄州市地處渤海之濱,土壤鹽堿化程度高,有大片的中低產田和鹽堿荒地。近年來,通過培育耐鹽堿、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改良生產栽培技術,鹽堿地逐步變身“大糧倉”。
田埂邊的長桌上,擺著不同品種的旱堿麥種子及掛面、面粉、面花、全麥面包等。總書記仔細察看,問道:“旱堿麥做的面食口感有什么不一樣?”
“和普通小麥相比,旱堿麥加工的面食麥香味比較重,有嚼勁,挺受歡迎的。”農技人員說。
無邊的麥田,如同綠色的海洋。
總書記走進田間,俯身捧起一束麥穗,向正在除草的農戶楊東進詢問種了幾畝地、畝產多少、小麥長勢如何。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這是11日上午,習近平在滄州市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考察時,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楊東進告訴總書記,他家種了20多畝旱堿麥,去年凈收入6000多元,今年氣候不錯,預計畝產能有四五百斤。
“祝你今年豐收!”總書記點頭肯定。
望著廣袤的田野,總書記思慮深遠:“全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適宜種植糧食的5億畝,如果能開發利用,對于擴大我國耕地面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專門考察了耐鹽堿作物培育情況。
“上次看了大豆,這次看了小麥。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我國除了沿海地區,東北松嫩平原、內蒙古河套地區、新疆地區等,都有大片鹽堿地。要在已有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努力,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港口,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考察調研。
黃驊港位于渤海灣穹頂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國家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重要樞紐港口。如果把渤海灣比作一把弓箭,黃驊港正處于把手位置。
在河北省港口布局圖前,習近平總書記駐足良久。河北省負責同志介紹,河北省內有大秦、朔黃、蒙冀三條主要煤運通道,經河北港口下水中轉,為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工業糧食”。
“我國煤炭產區主要在北部、西部,消費又集中在東部、南部,煤炭的長距離調配運輸一直是個重要問題。從陸運到海運,黃驊港這樣的能源港口承擔著重要使命。”總書記說。
從北至南,河北省的秦皇島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黃驊港依次排開,猶如海岸線上的四顆明珠。
聽到河北將港口資源整合重組成立河北港口集團,形成握指成拳的集合效應,總書記表示贊許:“要把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統一規劃、統一投資建設、統一運營,發揮各自不同的功能優勢。”
筆直的棧橋直伸大海深處,港灣內不時有貨輪鳴笛通過。談話間,一艘舷號為“神華523”的5萬噸級運煤船駛來。
總書記手指貨輪問道:“這么一條船,裝卸貨需要多長時間?”
“大約24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從裝船機到卸船機,我們已經實現了全無人操作,全部自動化完成。”工作人員自豪地說。
“現在港務系統建得越來越好了,碼頭干凈、整潔、現代化。不像以前的煤碼頭,到處都是煤灰,連樹都是黑的。”總書記感慨道,“中國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也是我國當前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推動綠色發展,并非不要煤炭,而是要推動煤炭清潔化利用。”
港口工作人員圍攏過來,高聲向總書記問好。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這是11日下午,習近平在滄州市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考察時,同碼頭工作人員、船務人員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總書記親切地對大家說:“港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希望你們進一步科學發展,把黃驊港打造成具有戰略意義的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等作出更大貢獻。”
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擁有大量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
1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位于石家莊市的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
這里是我國重要的高端核心電子器件供應基地、半導體新器件新技術創新基地。院內芯片技術研究所門外的草坪上,立著鮮紅的標語牌:勇攀科技高峰。
“我原來在正定工作時,就知道這里是咱們國家科研院所里很重要的一個,久仰大名啊!”總書記親切地說。
各類芯片、電子組件、陶瓷封裝外殼……總書記在展廳里認真觀看展品,仔細聆聽情況介紹,不時插話詢問。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這是12日上午,習近平在位于石家莊市的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考察。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得知企業生產的產品有力支撐了載人航天、月球火星探測、北斗組網等各類裝備和以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光通訊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時,總書記稱贊:“都是尖端技術,也是我們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最重要的國之重器。”
研究院負責同志介紹,目前6000多名員工里科技人員就有4000多,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很高。
“推進現代化建設,要靠科技強國、產業強國。科技強國,離不開一個個科技尖兵、科技方陣。”總書記的話語充滿希冀,“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勇攀高峰,不斷攻克前沿技術,打造更多大國重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保障。”
位于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同樣匯聚了大量高端研究人才和創新型企業。
總書記來到園區,參觀了規劃展館。展臺上,園區企業研發的各類醫藥產品琳瑯滿目。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這是12日上午,習近平在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規劃展館考察。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生物醫藥產業是石家莊重點打造的千億規模產業集群,近年來發展迅速,擁有一批全國百強藥企。
“石家莊發展醫藥產業有不錯的基礎,這個定位還是比較好的。”總書記指出,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重要、大有可為。要加強自主創新,把這個產業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京畿大地,宏圖再起。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12日下午召開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重大國家戰略寄予厚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林暉 人民日報記者桂從路
編輯:王絢、楊文榮、賈伊寧、郝曉靜、宋為偉、侯幫興、鄔金夫
統籌:郜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