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創舉將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啟示?當地時間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在巴西圣保羅舉行。論壇期間,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和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聯合課題組撰寫的智庫報告《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面向全球發布。報告全面深入解讀、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所蘊含的獨特內涵、偉大實踐和世界意義。
這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智庫報告。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和平、發展、安全、全球治理等諸多領域挑戰加劇。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人類向何處去?
植根于五千年中華文明沃土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方案,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
“四個超越”為人類文明注入新內涵
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規模將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這一充滿艱巨挑戰的創舉如何能夠實現?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智庫報告提出,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關鍵是找到符合國情、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走出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秉承以人民至上超越資本至上,以共同富裕超越兩極分化,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超越物質主義膨脹,以世界各國一律平等、共同進步超越霸權主義的發展邏輯,堅持中華文明特殊性與人類文明普遍性的有機統一,創造了人類文明的全新形態。
游客在西安鼓樓附近的商業街區游覽(2023年7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以人民至上超越資本至上。中國式現代化突破西方現代文明發展受資本主宰邏輯,變“資本本位”為“人民本位”。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新中國成立75年來,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人均預期壽命顯著增長,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這是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麻窩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021年7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以共同富裕超越兩極分化。中國式現代化突破西方現代文明過度追求個體中心、私人利益和不斷擴大貧富差距的局限,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脫貧攻堅行動讓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譜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壯麗篇章。東部9個省、14個市結對幫扶中西部14個省區市,全國支援西藏和新疆,成為中國推動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創舉。
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超越物質主義膨脹。中國式現代化突破西方現代文明過度追求物質財富和物質享受的局限,追求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的現代化。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到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滿足人民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是物質的滿足感和精神的自豪感。
2023年4月13日,從老撾萬象站駛出的D888次“瀾滄號”列車行駛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境內的中老鐵路橄欖壩特大橋上。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以世界各國一律平等、共同進步超越霸權主義。中國式現代化突破西方現代文明長期推行的強權政治和對外擴張,強調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今年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37個最不發達國家提供120多個免費展位,擴容非洲產品專區,并舉辦全球南方可持續發展與中非合作分論壇,中國以實際行動為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打開新的機遇之門。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中國成為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為世界共同發展提供了穩定性和建設性因素。
這是2024年8月20日在南非北開普省拍攝的南非紅石10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無人機照片)。由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建三公司承建的南非紅石10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首個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也是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資項目之一。新華社記者 張譽東 攝
“中國式現代化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侯衍社認為,這個新形態超越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不是任何其他文明形態的簡單模仿復制或“再版”“翻版”, 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時代之問、世界之問、人類之問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引領中國邁向壯闊前景
近代中國,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無數仁人志士為尋找國家的現代化道路上下求索。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智庫報告認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讓中華文明再次站到人類文明進步潮流的最前沿。
輪船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停泊作業(無人機照片,2024年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物質富裕。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195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2023年超過12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
政治清明。中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行全面依法治國,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在中國,不論民族、職業、性別、財產狀況等,都可以通過選舉成為人大代表。2024年全國兩會,近500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民代表占比達到16.69%。
精神富足。中國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這是2024年10月10日拍攝的黃河寧夏段濱河大道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社會安定。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保持社會穩定,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幾十年來,中國沒有經歷全局性劇烈動蕩,國家政治局勢保持穩定,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得到解決,社會治安狀況快速改善,人民安全得到堅實保障。今天的中國,被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平安中國正成為一張亮眼的“國家名片”。
生態宜人。如果經濟發展了,但生態破壞了、環境惡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霧霾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潔凈的水,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居住不到宜居的環境,那樣的現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12年至2023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6.8%,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和平發展。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推進國際和平事業作出重要貢獻。2023年3月,在中國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雙方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系。2024年7月,巴勒斯坦14個派別高級別代表在北京舉行和解對話,共同簽署了《關于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
豐富人類文明新圖景
如何實現現代化、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是全球眾多國家面臨的歷史課題?,F代化進程起始于18世紀的西方國家,當今世界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主要是歐美國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響的資本主義國家。一些人由此認為,西方“現代工業社會”是整個非西方世界的模板,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頂峰,西方文明就是現代文明。
然而,時至今日,西方現代化并不能有效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有時反而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處于愈發嚴重的危機之中。
2024年1月24日拍攝的廈門國際會議中心、環島路一帶濱海城市景觀(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現出一幅全新的人類文明圖景,也向世界表明,各國探索現代化的路徑并不唯一,人類文明仍在不斷演進,每個國家都要探索基于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
這份智庫報告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所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偉大實踐,為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作出重大創新性貢獻。
2018年8月7日,在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阿科斯市附近,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工程二期第九標段項目中方現場施工管理負責人(左)在施工現場指導巴方員工。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
自18世紀現代化進程啟動至今,全世界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超過30個,人口總數不超過10億。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規模將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使世界上邁入現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這將是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
一名參展商在第七屆進博會國家展坦桑尼亞館展示繪畫作品(2024年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
時至今日,廣大發展中國家仍在為各自的現代化之路苦苦求索。津巴布韋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指出,中國只用了40多年時間,在沒有剝削任何國家的前提下,就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完成了科技和基建等多個領域的全面現代化,這正是發展中國家學習的榜樣。
2024年5月25日,X8157次中歐班列從陜西西安國際港站開出。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灞河之濱,汽笛聲聲。每天,一趟趟滿載商品的班列從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駛出,穿越山河,向西前行,抵達歐洲大陸腹地。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4689列,發送貨物157.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3%、11%。
來自歐洲、中亞的商品走進中國千家萬戶,中國的產品也在海外找到了更多買家。開行十多年來,中歐班列橫貫歐亞,織線成網,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平臺,把中國同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中國式現代化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長期關注中國發展的英國國際關系專家基思·貝內特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現代化范式,是一種著眼全人類的現代化,為更多國家開辟現代化道路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屬于中國,同樣屬于世界。
文字記者:張京品 潘瑩
視頻記者:陳夢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籌:傅琰、韓冰、戚文娟、何雨欣、肖磊濤
新華社圣保羅11月13日電 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智庫報告引發海內外積極反響
新華社記者傅琰 范世輝 李子健
當地時間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在巴西圣保羅舉行,論壇期間發布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智庫報告。報告得到與會嘉賓以及海內外專家學者的積極評價。他們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有助于攜手推進“全球南方”共同邁向現代化,繪就人類發展史上的嶄新畫卷。
智庫報告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和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聯合課題組撰寫。全文分三個章節,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主題,分析了人類文明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的中國方案,為包括“全球南方”在內的世界各國推進現代化事業提供了有益參考。
體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全球挑戰的思考
智庫報告指出,當前,全球范圍各種新舊問題與復雜矛盾疊加碰撞,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現,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對人類社會發展形勢的憂慮獲得了與會專家學者的共識,大家普遍認為,人類必須探索全新的發展道路以應對共同面臨的危機。
津巴布韋南部非洲研究與文獻中心執行主任馬達庫凡巴·穆內齊說,報告所揭示的全球面臨的挑戰發人深省。當世界某一地區發生戰爭或沖突,乃至氣候變化,無論距離有多遠,都會影響到每個人,誰也不能置身事外,人類的命運是彼此相連的。
土耳其亞太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塞爾丘克·喬拉克奧盧說,當前,國際體系正在努力應對兩場重大危機,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至今,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活力大幅下降的趨勢,以及地區沖突不斷升級,給全球經濟和治理帶來的沖擊。
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董事兼資深研究員邦恩·納加拉說,熱戰、冷戰、代理人戰爭和貿易戰是全球南方國家的生存威脅,也是大家共同發展愿望的威脅,我們必須團結起來予以應對。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全球南方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樹立典范
曾經12次到訪中國并持續關注中國發展的土耳其安卡拉全球顧問團隊主席侯賽因·巴哲閱讀報告后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球南方”現代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政治和經濟體系中的新現象,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比如,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讓8億人口脫貧。此外,中國式現代化還為全球南方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全新的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既是特殊的,也是普遍的。特殊在于根植于中國實踐,普遍在于其具有實事求是、開放包容的精神實質。”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柴瑜說,相信發展中國家能夠從智庫報告中獲得豐富的經驗與理念,并結合自身實際,守正創新,走出適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之路。
古巴國際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愛德華多·雷加拉多說,中國的現代化模式是全球典范,它強調可持續發展、社會正義以及國際責任。中國提倡國家間交流互鑒,實現共同繁榮、和平發展,這是一項全球事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胡正榮說,智庫報告把中國經驗當中具有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內容梳理出來,有理有據地對外傳播,而不是簡單地強調自己與眾不同,這樣的表述方式很有說服力。
為凝聚全球南方國家共識和實現人類命運美好前景指明方向
智庫報告所揭示的中國發展經驗表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每個國家都應該依托于自己的國情和文化探索現代化道路。
孟加拉國通訊社常務董事兼總編輯馬赫布·穆爾希德對此感觸頗深。他說,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和遭受殖民的過往,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許多國家,很多人會認為西方文明、文化和價值理念比自己本土的更優秀。實際上,世界上幾乎各個角落都曾出現過偉大的文明,并各自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和價值體系,沒有哪個國家高人一等,只有在平等相處、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人類最終才能實現和平發展的美好愿景。
“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只有地域、特色之別,我們要平等對待人類創造的多樣文明?!敝醒朦h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副主任、研究員湯濤說。
人類文明發展的羅盤已標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方向。
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金平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僅是一種理想,無論從價值理念還是實際發展的角度出發都勢在必行。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化、大流行病和貧困等挑戰是全球性的,要戰勝這些挑戰,就必須加強團結意識集體行動,追求平等共存而不是欺凌霸權,才能給人類帶來可持續的進步。
巴西總統府機構關系秘書處部長亞歷山大·帕迪利亞說,巴中在貿易、科技等多方面展開了合作,希望巴中能更多在平等對話基礎上加強人文交流,了解彼此文化,在“全球南方”合作基礎上,攜手邁向現代化,應對全球挑戰。
論壇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新華社聯合巴西通訊公司共同主辦,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家媒體、智庫、政府部門及企業的約350名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