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逐夢藍天向未來——國產大飛機C919點燃發展“新引擎”
新華社記者周圓、王聿昊、賈遠琨
求索半世紀、奮斗十余載,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在新時代終成現實——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完成研發、制造、取證、投運。
“大飛機事業一定要辦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以貫之、善始善終、久久為功,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規模化和系列化發展,扎實推進制造強國建設。
萬里長空,國產大飛機C919正乘風起飛,奮力繪就高質量發展新航程。
永不言棄,終圓“大飛機夢”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10架C919飛機融入繁忙航線網絡,穿梭于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熱門城市。
由C919執飛的上海至西安航班上,C919型號副總設計師趙克良雖已多次搭乘,進入客艙后仍難掩激動,“經過那么多困難、曲折,幾代人的大飛機夢想,終于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實現了!”
大型客機研制,被譽為“現代制造業的一顆明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承載著國人最初“大飛機夢”的運10,曾七上青藏高原縱覽山河,最后由于種種原因而停飛。
屢經挫折,整裝再出發。2007年大型飛機項目立項,2008年中國商飛公司成立,國產大型客機研制進入新階段。
從立項到投運,C919凝聚著無數航空人的堅守。
研制團隊與時間賽跑,實行“611”和“724”的工作模式,即1周工作6天,每天11個小時;在攻關關鍵期,1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時。“制造能力、人才和技術儲備都有了很好的基礎,各方面也全力支持。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大飛機造好。”趙克良說。
C919項目技術難度之大、組織協調之復雜、驗證項目之多,超乎想象。立項至今,全國20多個省份、1000多家企事業單位、30多萬人參與了大飛機研制,推動大飛機事業實現一個個歷史性突破。
2015年11月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5月成功首飛;2022年9月獲頒型號合格證;2022年12月全球首架交付;2023年5月完成首次商業飛行……
自主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走進C919總裝廠房,一架架C919飛機正在組裝。機身大部件、駕駛艙客艙設備、起落架……數百萬個零部件整合后匯集于此。
“C919設計制造幾乎覆蓋所有工業門類,能夠代表中國制造的新高度。”趙克良介紹,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目標,C919堅持中國設計、系統集成、全球招標,形成了自主研制、國際合作、國際標準的技術路線。
聚焦自主研制,加強關鍵技術攻關——
電傳飛行控制律,好比飛機的“大腦”。“這是一個全新領域,一切都得從零開始。”中國商飛上飛院飛機架構集成工程技術所副所長歐陽一方回憶,缺少參考資料,他們就一次次仿真計算,不停試驗驗證。奮戰10年,終于讓國產飛機擁有了“中國大腦”。
通過C919的設計研制,我國攻克了100多項重大技術難關,帶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群體性突破,推進了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計算數學等領域的發展。
從產品到平臺,帶動產業鏈轉型升級——
上海臨港,大飛機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形成了集設計、制造、試飛、配套于一體的民用航空產業布局,吸引著全球供應商來此落戶。
國產大飛機正成為產業發展“新引擎”。目前,C919飛機全球訂單超千架。有機構預測,C919有望為產業鏈企業帶來萬億元量級的市場規模,并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再上新臺階。
飛向未來,邁入運營新階段
9月19日中午,印有“C919”字樣的南航CZ3539航班從廣州白云機場騰空而起,飛向上海虹橋機場。
旅客陳先生特地來體驗南航C919首航,寬敞的座椅、充裕的充電接口、較小的噪音都讓他印象深刻,“很舒適,也很自豪,以后出行多了一種選擇。”
這次飛行也標志著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南航的C919均投入商業運營,C919規模化運營邁入新階段。
“好飛機是造出來的,也是飛出來的。”中國商飛客服公司副總經理胡永青介紹,為保障C919飛機順利引進和后續順暢運營,中國商飛與航空公司緊密合作,全力推進飛機選型、生產監造、人員培訓、運行支持等工作。
如今,C919投入市場運營的效率在提升,各民航單位對其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截至目前,C919飛機已經交付10架,開通8條航線、通航6座城市,累計安全飛行超1萬小時,安全載客近60萬人次。
南航C919首航的同一天,千里之外的西藏拉薩貢嘎機場,一架C919飛機平穩降落。“這是C919飛機首次飛抵拉薩,我們在這里開展了多項研發試飛,為后續滿足高高原航線運行需求和高原型研發奠定了基礎。”C919飛機總師助理嚴子焜說。
首次飛出國門,亮相新加坡航展;完成首次跨境商業包機;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商業飛行……C919飛機正不斷拓展“飛行邊界”、開拓全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