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殘奧會即將落下帷幕。本屆殘奧會上,中國殘奧健兒奮勇拼搏、表現亮眼。賽場上,他們不屈不撓,為國爭光。賽場下,他們的勵志故事同樣觸動人心。
突破!進取!看他們在巴黎這樣續寫榮光。
01
“來,來,來……”
他靠聽聲音跳遠打破世界紀錄奪金
8月30日,邸東東在比賽中試跳。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在巴黎殘奧會田徑男子跳遠T11級別決賽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網友印象深刻。
隨著教練員王琳的一聲聲口令“來、來、來……”,中國選手邸東東開始助跑、加速,就在口令停止的剎那,邸東東高高躍起,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6米85的成績一舉打破塵封10年的世界紀錄,他以巨大優勢將金牌收入囊中。
邸東東6歲時患上嚴重的青光眼,又遭遇意外,致使視網膜脫落造成一級殘疾,20歲時加入了遼寧省殘疾人田徑隊。
相比于盲人跑步,盲人跳遠顯得更為不易。“如果跑歪了,會跳到坑外,輕則崴腳,重則脊柱和尾骨都會受傷。”王琳回憶著,“在完全黑暗的世界里快速奔跑和起跳,必須要克服巨大的心理恐懼,也需要他們與教練員高度默契和信任。”
奪冠后的邸東東十分激動:“打破世界紀錄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現在我做到了!”
02
“00后”“無臂飛魚”
一頭撞出新亞洲紀錄
8月30日,郭金城在領獎臺上。他以1分8秒22的成績獲得巴黎殘奧會男子100米自由泳S5級決賽亞軍。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8月30日的巴黎拉德芳斯體育館,巴黎殘奧會男女混合4X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決賽上演。諸多目光被中國隊最后一棒選手吸引——他不戴泳帽、剃了光頭,抵達終點時用頭奮力撞向池壁,為中國隊鎖定金牌。
他就是杭州亞殘運會時拿下3金3銀、走紅網絡的“無臂飛魚”郭金城。在接力決賽前,他當天已參加了5場比賽,并在男子100米自由泳S5級決賽中拿下銀牌、打破亞洲紀錄。
6歲那年,他因高壓電觸電事故失去雙臂。在最初的訓練中,沒有雙手輔助,他只能用下巴抵住漂流板練習,不久下巴就磨出了血;為了在水中保持身體平衡,他必須加大核心力量訓練,一個晚上做過2000多個仰臥起坐,直到“腹肌都抽搐了”;日常訓練中,他每天最多要游一萬多米……郭金城不斷超越極限,挑戰自我。
他曾說,一開始練習時,頭頂常常起包、出血,后來練多了,慢慢習慣了,也會適當控制撞擊的力度。“但像殘奧會這種世界大賽,輸贏就在零點幾秒,沒有人會在最后沖刺時刻保留、控制,都是咬著牙奮力撞上去。”
03
她拼盡全力 最終奪冠
賽后累到無法站立
9月1日,中國選手史逸婷在比賽中沖過終點。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這是9月1日巴黎殘奧會田徑項目女子200米T36級決賽中的一幕。中國選手史逸婷以27秒50的成績力壓該項目世界紀錄保持者、新西蘭選手丹妮爾奪冠,同時打破殘奧會紀錄。撞線后的史逸婷,趴在丹妮爾身上許久直不起身。
“我真的是力竭了,最后幾步已經邁不開腿了,要是跑道再長一點,我只能打個滾翻過去了……”頒獎儀式過后,掛著亮閃閃金牌的史逸婷描述著最后沖刺的場景。
“27秒5這個成績根本沒想過,我從沒有做到過,包括在訓練中,甚至教練手計時的時候都沒達到過這個成績,所以我也真的很感謝我的對手,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史逸婷感慨道。
04
“雖然我從小就是一個殘疾人,
但只要我挺起胸膛,群山就在我腳下。”
9月4日,陳健新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賀燦鈴 攝
9月4日,在巴黎殘奧會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計時賽T1-2級比賽中,中國選手陳健新以21分35秒78的成績奪得冠軍。
陳健新出生時被診斷為重度腦癱,身體連直線都走不了,為了克服消極心態,他拼命參加體育訓練,并成為一名自行車運動員。
為了能夠更靈活地控制平衡,他每天俯著身體加倍練習,摔倒了也會爬起來接著練,在東京殘奧會公路三輪自行車比賽中,他連奪兩枚金牌。他堅信,作為運動員不能沒有信念,“雖然我從小就是一個殘疾人,但只要我挺起胸膛,群山就在我腳下”。
05
“只要有夢想、有方向、一直去努力,
我們都會被看到,我們都會閃閃發光。”
9月4日,蔣裕燕在比賽中入水。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8月29日,來自浙江紹興的“00后”小將斬獲巴黎殘奧會女子50米自由泳S6級金牌,為中國游泳隊拿下首金。在上午的預賽中,她打破殘奧會紀錄;下午的決賽中,她游出32秒59,再次刷新賽會紀錄。
雖然年紀不大,但蔣裕燕已是公認的“金牌收割機”:東京殘奧會“雙冠王”、2023年世界殘疾人游泳錦標賽四金得主、杭州亞殘運會獲得金牌和獎牌最多的運動員……近兩年,更加科學高效的訓練讓她的競技水平躍上新臺階,在相對薄弱的短距離項目上也取得突破,有了更多駕馭大賽的實力和底氣。
她說,“我參加殘疾人體育賽事、來到這么大的舞臺,其實很多殘障人士都能看見。我站在這里,想告訴大家,只要有夢想、有方向、一直去努力,我們都會被看到,我們都會閃閃發光。”
06
“走出國門,我代表的是中國人。
不但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8月31日,中國選手陳敏儀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侯俊 攝
8月31日,在巴黎殘奧會射箭女子個人W1級金牌爭奪賽中,中國選手陳敏儀戰勝捷克選手普爾塔爾·穆西洛娃,奪得金牌。
由于先天性遺傳疾病,陳敏儀一出生便下肢殘疾。2009年,正讀高三的她被東莞市殘聯選拔為運動員,開始接觸射箭。陳敏儀說,如果沒有射箭,她也許會很自卑。射箭讓她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以及人生的無數種可能。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敏儀的成績越來越出色。雅加達亞殘運會奪得金牌,杭州亞殘運會成功衛冕,東京殘奧會雙金得主,并打破一項世界紀錄和一項殘奧會紀錄……她說:“箭要準,人要美。走出國門,我代表的是中國人。不但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07
“無論進攻還是防守,
他們永不服輸,永不放棄。”
9月1日,中國隊成員在比賽結束后向觀眾致意。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9月3日,在巴黎殘奧會盲人足球A組小組賽中,中國隊0比0戰平巴西隊。中國隊教練王桂順高度評價全隊表現。“隊員們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盲足的風采……無論進攻還是防守,他們永不服輸,永不放棄。”
盲人足球是2024年巴黎殘奧會的大項比賽之一。球員戴著黑色眼罩,在一次次奔跑、沖撞、摔倒、起身的動作中循環往復。可以想象,要想學會傳球、跑位、射門等“基本功”,盲人足球運動員們需要付出怎樣艱辛的努力。
在中國盲人足球隊中,年齡最大的是俞裕錟,他也是中國第一批盲人足球運動員,連續參加了北京、里約、東京三屆殘奧會。作為一名盲人也能代表國家去拼搏,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爭光,這讓俞裕錟感到無限榮光。
中國隊主力攻擊手朱瑞銘在賽后說道:“我們竭盡全力想要突破,拿下比賽。今天就是當最后一場比賽來踢。雖然平局也可以接受,但我們還是非常渴望站上領獎臺。”
08
“是殘奧會這樣的平臺,
給了殘疾人‘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機會”
9月1日,中國選手楊月(左)、姚娟在比賽后慶祝。新華社記者 賀燦鈴 攝
在9月1日的巴黎殘奧會田徑女子鐵餅F64級決賽中,中國選手楊月以42米39的成績獲得金牌,姚娟獲得銀牌。
已經參加了七屆殘奧會的姚娟對銀牌沒有什么遺憾,從2000年開始,她一直沒有缺席過殘奧會。在悉尼殘奧會上,16歲的她身兼鐵餅、鉛球和標槍三項,并獲得了女子標槍F44級冠軍。在雅典殘奧會上遭遇低谷后,姚娟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奪冠,為中國隊奏響了國歌。
這一年來,因為擔心母親的身體,姚娟時常夜里輾轉反側,是姐姐和團隊的支持讓她可以繼續把重心放在賽場上,堅持到了自己的第七屆殘奧會。41歲的楊月同樣不易,從雅典殘奧會開始,她一直和姚娟守護著中國隊的榮譽。
姚娟說,前四十年的人生就像心電圖,有頂峰有低谷,是殘奧會這樣的平臺,給了殘疾人“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機會,她想把自己的經歷傳遞下去。
09
“我是冠軍,而你是未來”
8月29日,冠軍中國選手李樟煜(中)、亞軍中國選手梁偉聰(左)與季軍西班牙選手滕阿希萊斯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中國選手李樟煜和梁偉聰都患有先天性腦癱,后遺癥導致他們口齒不清、發音困難、平衡能力差、走路趔趄……但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卻沒能阻擋他們并肩作戰、追逐夢想的腳步。
開賽首日,兩人便在巴黎殘奧會場地自行車男子3000米個人追逐賽C1級決賽中收獲獎牌。最終,“大哥”李樟煜憑借更為豐富的經驗和出色的發揮戰勝梁偉聰,為中國代表團摘得本屆殘奧會的首枚金牌。
為國征戰十幾年,李樟煜收獲了幾十枚獎牌。他說,“我覺得獲得冠軍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能通過自行車,通過比賽把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他意味深長且堅定地對梁偉聰說:“下一屆我可能就不在場了,未來屬于你!”
10
“我一定會站在殘奧會的最高領獎臺上,
讓中國國旗高高升起”
9月2日,楊秋霞在比賽中回球。新華社記者 賀燦鈴 攝
9月2日,在巴黎殘奧會羽毛球女子單打SU5級決賽中,中國選手楊秋霞奪得冠軍。
楊秋霞六歲時不幸被毒蛇咬傷,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醫治,整個左臂從肩部位置以下被截肢。意外的來臨,并沒有使她自暴自棄,而是將體育作為實現自身價值和夢想的載體,走出了精彩的人生。
剛進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集訓隊訓練時,楊秋霞連跑步都會摔跤。羽毛球運動需要的轉體、平衡對她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為了彌補“先天”缺陷,她只能用勤補拙,把側身、轉體等動作練了成千上萬遍,每堂訓練課下來衣服都濕透了。
楊秋霞曾對教練說,自己一定會站在殘奧會的最高領獎臺上,讓中國國旗高高升起。如今,她兌現了承諾。“這么多年來,我一直追逐著這個目標。從東京到巴黎,我都做到了。”她靦腆地笑著說。
在巴黎殘奧會賽場上下,這樣觸動人心的故事還有很多。36歲的賈紅光克服傷病困擾在泳池中劈波斬浪;48歲的熊桂艷參加3個乒乓球小項,用熱愛和堅持延續殘奧夢想;出戰手搖自行車項目的孫變變,14歲時失去右腿,但她從未向命運低頭,在運動中找尋著人生方向……
拼搏奮斗的故事仍在繼續,選手們的勇氣和毅力、自信與美麗,給更多人以激勵。為中國殘奧健兒們加油!為有夢想的每一個人加油!
編輯:王 瑩、馮文雅、底東娜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
新華網新聞中心出品